最全抗衰老/“延年益寿”临床试验汇总(上)
@海参
复旦药学院
抗衰老先锋研究媛
夏眠动物
各位好久不见😀天天听时光派介绍延寿黑科技,是不是潜意识里觉得抗衰疗法已经遍地开花,人类寿命下一秒就要突破120?如果以“aging”为关键词在clinicaltrials上进行检索,你会发现和衰老相关的临床试验多达1801个。
但什么才是真正的抗衰老临床?艾滋病人的衰老算不算?血管内皮的衰老算不算?服药三天后做了次脑部扫描算不算?……如果按照笔者心中的那杆秤,将诸如此类的试验一一排除,最终能被称之为“抗衰老临床”就只有88个。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盘点。
NO.1运动
可信度:★★★★☆
实践度:★★★★★
88个实验中,出镜最多的不是干细胞,不是基因疗法,而是读者们最看不上、也最最刚健朴实的抗衰方式——运动。参与地点不限于实验室,还有家、养老院、健身房和舞蹈室;参与方式不限于普通的有氧或无氧,还有舞蹈、健美操、太极拳、甚至气功……
多数实验侧重于探究生理功能的改善程度(比如说握力、步速和心率),仅有极少数实验从端粒长度、基因表达等分子层面进行了评估。比较遗憾的是,这些实验无一例外没有公布结果:

时光派整理
不管怎么说,“运动有益健康”无疑是人类共识。大量统计学实验证实,经常运动的人不仅活得更久,晚年生活质量更高,全因死亡率也明显低于不爱运动的人。从这个角度想,做不做临床,出不出结果好像也无所谓了……
那些好吃懒做、烟酒不停,尽指望科学发展的人,真正能够延年益寿的没准就是你最看不上的方式!
相关文章
运动员寿命短?剧烈运动伤身体?——别再为不运动找借口
NO.2 饮食干预
可信度:★★★★☆
实践度:★★★★☆
所有与饮食方式相关的临床试验中,最热门的当属热量限制(注:在不会造成营养不良的前提下,将每日摄入的热量减少15%-30%的饮食方式)。从02年开始,美国的国立老龄化研究所(NIA)就开展了一系列名为CALERIE的临床试验,试图全面评估它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

时光派整理
CALERIE的Ⅰ期结果显示,6个月或一年的热量限制可以改善参与者的基础代谢(如降低空腹胰岛素和核心体温),改善血清胆固醇比例,降低体重、体脂、C反应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DNA损伤。
历经更长时间(2年)的Ⅱ期临床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15%的热量限制使参与者的平均体重降低8.7公斤,夜间核心体温、空腹胰岛素和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可以认为,热量限制的确能够改善一系列与衰老有关的指标。
最经济实惠不求人的抗衰老措施放在这里,该怎么做不用笔者多说了吧?

除了热量限制,长寿地区钟爱的地中海饮食(注:一种高膳食纤维、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方式)也在临床试验中拥有一席之地,不仅参与人数一骑绝尘,还少见地研究了参与者的肠道菌群:

另一种与热量限制类似的饮食方式却没那么顺利:十周的间歇性禁食后,SIRT3的表达略有增加(2.7%),但其他基因或氧化应激标志物的表达没有发生变化。
相关文章
1、挨饿续命法风靡全球!热量限制(CR)的历史和缺陷
2、近年来受追捧的地中海饮食,这样吃,更适合!(一)
3、必看!除了有效减肥,间歇性断食还有这5大好处!
NO.3 激素
可信度:★★☆☆☆
实践度:★★☆☆☆
激素疗法应用于抗衰老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悠久。早在19世纪末,72岁的法国生理学家布朗塞加尔就用激素对自己进行了人体试验,他在柳叶刀杂志上发文称,皮下注射狗和豚鼠的睾丸提取液明显提升了自己的体力、脑力和精力。这种尝试如今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当时却号召了数千人,尤其是一些想要重拾“男子气概”的男性。
20世纪末,Rudman医师将另一种激素疗法推向了大众:注射生长激素6个月后,12名老年男性受试者的组织学改变相当于年轻了10-20岁。这项试验的进阶版出现在了去年9月:免疫学家Gregory Fahy在一项未注册的小型临床试验中发现,联用生长激素、二甲双胍和脱氢表雄酮三种药物使9名受试者的表观遗传年龄平均减少了2.5岁,且在试验结束6个月后仍有1.5岁的改善。

时光派整理
*催产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男女均可分泌
这种“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延寿策略听上去很合理,然而随着研究继续深入,生长激素不仅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反而增加了糖尿病、心脏病与患癌的风险:打明星同款生长激素能不能抗衰老?——GH/IGF-1轴(下)
而雄激素与短寿之间的联系也足以让男同胞们沉默流泪,甚至开始考虑“割以永治”:蛋蛋是长寿路上的最大阻碍?浅谈雄激素与寿命
既然风险那么大,激素疗法为何至今依然盛行不衰?这个嘛……科普不到位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它又真的很有效!打完生长激素,肌肉多了,脂肪少了,上楼也不喘了——吃二甲双胍和雷帕霉素可没有这样的即时效果。所以不仅是普通群众,就连科学家也舍不得放弃,而是选择在特定年龄段、特定人群中进行更谨慎的尝试,在发生副作用的边缘反复横跳。
但如果只看试验证据?咱们时光派还得接着唱反调,建议大家三思而后行~
相关文章
逆转生理年龄,二甲双胍等三个药物让你年轻2.5岁?辟谣!这可能是一份夺命套餐
NO.4 食品补充剂
可信度:★★☆☆☆
实践度:★★★☆☆
接下来这一大类临床试验,可以说完全是来颠覆临床试验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的。查看表格前,请各位牢记以下几点:
1、即使登记了临床,也不一定会做实验:进入临床的药和没有进入临床的药,你更倾向于信任哪一个?——除了为全人类的健康而奋斗,有些人也会为申请经费、为保健品背书等理由而申请临床,这一点在食品补充剂中尤为常见。
2、即使做了试验,也不一定会有结果:没有经费、招不到人、副作用剧烈、受试者失联、违背试验方案、新冠病毒爆发……总有一款原因会导致试验中断。
3、即使有结果,也不一定符合预期:抗衰老这一世界难题,还真不是什么浆果提取物和复合维生素就能轻轻松松解决的,一上来就挑战终极boss,你不翻车谁翻车?
所以,在扒完了所有已完成的临床后笔者毫不意外地发现:现阶段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时光派整理
例如亚麻木脂素(一种多酚类化合物),服用6个月产生的唯一变化是收缩压降低,但对认识、疼痛、体格测量、炎症标志物、血脂谱和生化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又如,补充乳清蛋白虽然有助于改善肌肉力量和骨骼肌质量,但对一系列代谢、氧化应激的分子指标无改善作用,长期影响可忽略不计。
👆以上试验好歹“无功无过”,还有个别试验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了:
甲氨蝶呤+叶酸——副作用太剧烈,受试者吃不消都退出了,根本没能完成临床;
牛奶——虽然不能抗衰老,但能提高炎性水平呀;
核桃仁——吃了两年的核桃,非但没有补脑作用(对认知水平无影响),白细胞端粒长度反而比普通人更短了。
至于那些已完成多年却迟迟不公布结果的临床?只能猜测它们大概率是坏消息了……

当然,一竿子打死所有的食品补充剂也不现实,这里介绍一些笔者个人认为值得继续关注的物质:
叶酸
被甲氨蝶呤副作用耽误的好选手。正常的叶酸水平不仅是备孕必须,还能保护我们的遗传物质、预防或缓解各种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
中国有多少中老年人拥有正常的叶酸水平呢?——0.6%。
Q10
保健品届当之无愧的大佬,参与的临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线粒体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癌症、不育不孕、唐氏综合征、牙周疾病、双向情感障碍……不多不少,刚好差一个抗衰老。
NAD+前体
近几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除了表格中列举的三项临床(涉及色氨酸、NA、NAM、NR与NMN),还有一些没有在clinicaltrials上登记,但号称正在开展抗衰老临床的研究。比如我们熟悉的David Sinclair教授,他就宣称自己正在进行针对NMN的延寿实验,计划得出“除安全性以外的结论”。
非瑟酮
作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非瑟酮完美继承了抗氧化、抗凋亡、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等一系列黄酮家族的优势,可以期待一下明年4月的临床结果。
相关文章
“心脏保护神”辅酶Q10其实是个万金油?(下)
绝非“孕妇专属补充剂”!带你认识人人都可能缺的叶酸!
“长寿仙药”延寿20%,黄酮类家族都能抗衰老?(二)
下期预告:药物、干细胞、换血、基因治疗、高压氧疗法、冥想;加时光派助理获取完整抗衰老实验表格:fudan246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
时光派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