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奥密克戎肆虐,“长寿药”NMN类物质或成神兵利器,加入人类抗击病毒的主战场

自2020年初,小小的新冠病毒(SARS-CoV-2)几乎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的生活规则。1年多来,共导致约2.5亿人感染和5万人死亡。德尔塔(delta)、奥密克戎(omicron)等新型变体的相继出现,加之持续存在的疫苗供应问题,都打击了人们对于最终战胜新冠的信心。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的子刊发表了一篇由NAD+领域知名学者查理斯·布伦纳(Charles Brenner)所撰写的评论文章。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复制导致机体固有免疫激活,将消耗大量NAD+,进而干扰细胞代谢,通过NMN等前体进行NAD+的补充可能有助于增强抗病毒反应。


病毒如何“偷走”细胞的NAD+?
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模式识别受体(PRRs)将启动IL-6、IL-10和INF-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这些炎症因子作为“信使”作用于相邻细胞。IFN-β与干扰素受体(IFNAR)结合后导致JAK-STAT通路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转录的激活。

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的一种形式,这种识别“异己”的能力自人类始祖还是单细胞生物时,便已深深刻在我们的DNA里。



  • 健康→感染:暗使诡计,盗窃粮草
一些消耗NAD+的酶,如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家族的PARP7、PARP9、PARP10、PARP12 和 PARP14,它们能够将NAD+上的ADP转移到多肽侧链,产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能力的活性蛋白质。

狡猾的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显著消耗细胞内NAD+水平,并且可以编码一种酶,去除肽链上的多聚ADP核糖修饰,使活性蛋白失去抗病毒能力。




  • 轻症→重症:兵荒马乱,城池失火
病毒感染消耗NAD+,加之机体剧烈的炎症反应也会进一步消耗NAD+。NAD+及其另外三种代谢产物——NADH、NADP+、NADPH,参与到生物氧化、能量生成、大分子合成、活性氧生产、解毒等细胞基本新陈代谢化学反应中。因此,病毒感染常常损害宿主的细胞代谢功能,新冠病情加重的过程与心力衰竭、中枢神经变性等严重病理反应的NAD+分子变化机制相类似。

当感染和免疫炎症反应极其剧烈时,NAD+代谢系统可能崩溃,从而导致细胞代谢宕机。与这种生物能量危机观点相一致,研究者们在重症新冠患者体内发现:IL-6、IL-10、IL-8、M-CSF和IL-1α等炎症因子处于高循环水平产生“炎症因子风暴”;与此同时,NAD+代谢物含量低下,而作为警报的AMP含量升高。



NMN类物质防治新冠重症,已有实践尝试
我们抗衰加油站《为“长寿药”正名?全球首个NMN类3期临床出炉:可大幅加速新冠患者恢复速度,增强体质,304人随机双盲入组》为题,已经报道过NMN类物质加速新冠康复的研究:(点击查看原文)

在这项随机双盲对照3期临床试验中,轻至中度新冠患者服用含NMN类物质的补剂组合(3.7克肉碱、2.6克N-乙酰半胱氨酸、1克 NR 和 12.4克丝氨酸),仅用5.7天的时间便完全康复;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需要9.2天。


目前还有已登记的临床试验正在研究:NMN类物质是否可以预防新冠中的淋巴细胞减少症(NCT04910230),缩短病程(NCT04751604);保护新冠患者与康复者的肾脏功能(NCT04818216)与认知能力(NCT04809974)。

这种减轻病毒感染性疾病进展的能力可以推而广之,与前文所述任何利用先天免疫系统启动干扰素反应的病毒都会攻击NAD+系统的观点相一致,科学家发现通过NMN类物质补充NAD+也能够限制小鼠感染寨卡病毒后大脑损伤的程度,适度提高感染后存活率。


NMN类物质遏制新冠传播?尚待探索!
目前已经通过临床前试验证实,补充NMN类物质等NAD+前体,可增加抗病毒PARP 同工酶的酶活性,抑制冠状病毒在体外的复制。

补充NAD+前体可能是一种保护易暴露的医护人员和人群免受病毒感染的相对方便的方式,本文作者建议进行预防性试验对其进行验证。


希望也许就在前方,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解药”出现之前,请务必牢记“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及时接种疫苗,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1-00507-3

本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